浦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陈向阳 2016年11月16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全区市场监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14年12月,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2015年6月,组建首届领导班子。近一年半的整合时间里,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局的中心工作,全面落实机构改革事宜,着力推进市场监管执法,服务浦口经济发展大局。 一、体制改革总体情况 1、完成机构设置。根据职能将原三局21个机关科室归并为13个;事业单位保留原食药监所;新设1个综合执法大队,扎口管理全局执法办案工作;整合12315、12331、12365和12345四条政务热线,成立投诉调解中心,与消协合署办公;派出机构按街道区划设置9个分局。 2、实现职能整合。统合原三局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分段监管为“全流程”监管,将原质监、工商的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并到质量科。推进重心下移,下放特种设备中的电梯、起重机、场车,食品生产经营的许可及监管职能等到分局,实现市场准入、食品安全监管、产品质量监管、公众诉求处置和执法办案的“五位一体”。 3、下沉执法力量。我局干部职工291人,其中在职在编177人。落实到一线分局、执法大队、食药监所100人,占比56.5%。全局在职干部平均年龄43.5岁,其中50岁以上57人,约占三分之一,近三年面临退休23人。 二、上一阶段工作总结 (一)优化服务促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上有新作为 一是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以服务“双创”为宗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至11月10日,全区市场主体已达100192户,其中企业4.6万户。今年1至10月份新增各类企业3878户,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548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换照5576件。二是强企助企成效显著。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23件、股权质押43件,共融资165.48亿元。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服务南京国际健康社区开放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加强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建设,南京天奥医疗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级“重守”企业称号。三是“四大战略”实施硕果累累。今年,我局在商标、名牌、质量和标准化“四大战略”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新申报注册商标1623件,申报培育驰名商标1件、省市著名商标20件,“盘城葡萄”完成集体商标认定。指导大吉、雨发等企业的42件产品申报省市名牌,较去年增幅三成。推动我区首次设立“区长质量奖”,指导先声东元积极申报省政府质量奖。稳步推进“大联勤社会治理”的省标制定,目前该项目已立项;主草制定国际企业标准1家(老山药业)、国标2家、省标1家。 (二)聚焦职能重创新,在守护公众安全上有新亮点 一是提升食药安全监管质效。“五个一”打造浦口创建品牌。推进“一部创建专题片、一系列创建宣传活动、一套创建资料、一组创建现场、一批创建项目”的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新格局。牵头开展浦口食品安全ⅳ级应急演练,并拍摄全市首部专题教育片;在全市首创“食安浦口”LOGO标识,宣传效果显著;围绕食品安全八大主题,组织编写“一套创建宣传手册”;聘请13名专家,组建我区食药安全专家库;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一周年之际,牵头举办“食安浦口”杯食品安全大型知识竞赛活动,掀起学习新高潮;创建食品生产示范单位27家;223家大型餐饮和学校食堂完成“明厨亮灶”,完成率71.7%;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率达100%。突出“四品一械”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餐饮、熟食卤味制品以及食品“四个经营业态”和食品“四小”行业的监管,共计检查5498户,发出责令整改41份,整改率100%。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检查药店、医疗机构、卫生院等428户,开展了越南酸奶、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等专项整治。圆满完成国际攀岩比赛、泰山庙会、区党代会等18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加大技术支撑,食品法检1680批次;在江浦、桥林、泰山建成3个食品快检室,到10月底已快检21664批次;完成242批次药械、化妆品及保健品的抽检。构建“大联勤+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主动融入大联勤,开展“大联勤+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做到食品安全经营主体“状况清”、联动监管“责任明”、安全指标“规格高”、违法查处“力度大”、投诉渠道“源畅通”,目前已取缔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行为17起,查处案件21件。二是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检查企业81家,排查设备1200余台,发现各类隐患370条,隐患整改率100%。在全市率先开展气瓶二维码升级换装工作,目前已换装气瓶36300余只,着手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节日期间,加大对珍珠泉、雨发、弘阳等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督促整改。三是加大维权惠民工作力度。开展“3.15”及放心消费宣传活动,“市放心消费浦口工作站”揭牌。到10月底,共受理12345、12315、12331、12365投诉5681件,已办结5503件,办结率96.9%。完成165批次商品抽检工作,涉及童装、生活用纸、服装等23个品种,货值达100多万元。继续对14家农贸市场的1510台电子秤及11家卫生院的245台血压计实施“两免费”检定,协调检定我区249台出租车计价器。开展眼镜行业、农资生产企业计量器具等9项计量监督检查,培育10家省级诚信计量单位。 (三)突出重点严监管,在推进执法打击上有新举措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宽进”后的“严管”,开展企业年报和公示信息抽查。截至6月30日,应年报市场主体64304户,已报58055户,年报率90.3%,列11个区第二,对4325户未年报的企业和18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抽查290户企业,不合规范者均列入异常名录。二是做好卫生城市迎查复审。牵头组织对全区29家农贸市场实行任务和责任包干到人,共排查出问题200余条,现场清理了100余户乱堆乱放的杂物,督促各市场主办方加强活禽区的卫生管理及定期休市、消毒制度。三是强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各类案件143件,罚没278万元。4月份,查获我区近年来案值最大、达千万的商标侵权案件—吴茂兵涉嫌销售假冒运动鞋案。陆续开展了“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集中整治”、农资市场专项检查等14次专项行动。从严整顿非法集资企业,全面排查相关广告和格式合同,重点排查498家投资类企业,约谈相关企业12家,定向抽查13家金融服务企业,对发现的涉嫌从事非法集资企业,按程序处置。四是严厉打击传销。进一步挤压传销活动空间,清理传销窝点245处,教育劝返2191人,配合公安抓获嫌疑人68名、执行刑拘105名,查处18起涉传一般程序案件。 三、面临的问题 我局体制改革总体上进展顺利、初见成效,但由于改革的“自下开始”及“精简”理念,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 1、监管保障严重不足。一是市场监管与服务内容涉及民生方方面面,体量巨大,且呈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趋势,然合并后人员不增反降,监管力量捉襟见肘;二是车改后车辆从48台减到23台,各分局、执法单位执法工作无法保证;三是监管执法装备相对缺乏,与实际监管需求相距较大。 2、工作自主性被限制。我局面对区委区政府和三个上级部门的领导,繁杂的文件、各类专项治理、多项中心工作纷至而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象日趋明显。更甚的是基层分局,各个业务主管部门的专项整治总结、统计报表成了分局有限执法人员的主要任务,分局无法自主结合辖区实际进行有效的监管,反之是覆盖率、完成度成了考核指标。 3、事业单位问题。一是原工商、质监、食药下属的三个事业单位性质不同,目前原质监稽查大队、食药监所已经参公,12315消费者申投诉举报中心仍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二是行政人员和事业人员混编混岗使用情况长期存在,受人员性质的限制带来福利待遇、晋升渠道的差异,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带来干部管理上的难题。三是事业单位综合执法大队如何设置、如何运转迟迟没有指导意见,使得整合无法统筹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局将以十八届六中全会为指导,围绕江北新区发展,立足“四个生态”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市场监管新路径,努力为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一)紧紧围绕“促改革”,在服务经济发展上下功夫 一方面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动企业“一照一码”、全程电子化登记等落到实处;探索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集群注册,鼓励发展众创空间。根据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要求,加强重大项目联系与指导。另一方面深化质量强区建设,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围绕质量强区政策,不断优化质量发展环境。以申报省、市、区质量奖为抓手,培育一批质量建设先进企业。积极挖掘浦口有价值、有特色的产品申报商标和名牌,帮扶企业创牌提档。 (二)紧紧围绕“保安全”,在保障民生福祉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合力,编织食药两张“安全网”。加强宣教,切实提高食药从业者“第一责任人”意识。结合浦口“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工程。深入推进“大联勤+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强“四品一械”动态监管。继续推行快检室建设,确保群众“菜篮子”的安全。二是勇挑重担,绷紧特种设备“生命弦”。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自觉主动、监管部门督查推动的格局。加强信息沟通,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特种设备安全执法工作的高压态势。畅通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渠道,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三是围绕热点,种好消费安全“责任田”。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合理消费、依法维权的意识,减少和防范群体性消费纠纷的发生。畅通消费纠纷投诉和违法行为举报渠道,加强消费争议行政调处和违法行为执法查处力度。 (三)紧紧围绕“强监管”,在维护市场秩序上下功夫 一方面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和企业年报工作,强化对重点市场主体抽查,突出信用在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监管执法协作配合,建立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形成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执法办案敢于亮剑。积极开展反不正当竞争行动,严厉打击传销、强化非法集资清理,规范市场环境和交易行为。加强广告业规范发展,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提高对格式条款合同的监管力度。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