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以及下半年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正确领导和区人大依法监督下,全区上下抢抓江北新区发展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四个生态”建设,突出“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以人民为中心”两个关键,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城乡面貌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加快打造“双创高地、智慧新城”,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落实,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一)综合指标完成良好。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7亿元,可比价增长8.6%,占年计划的51.3%,其中服务业增加值217.6亿元,可比价增长10.5%,占年计划的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3亿元,同口径增长13.2%,占年计划的5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8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年计划的5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年计划的50.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43元,同比增长9.3%,占年计划的50%。各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总体实现“双过半”。 (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主导产业规模凸显。智能制造、高端交通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稳步推进。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台积电晶圆制造项目基建工程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基础装备安装,预计2018年可初步投产;美国大宗气体研发生产项目地下管道施工完成,土建施工基本结束,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欣铨集成电路半导体测试项目开工建设。交通装备产业总体实力快速提升,南汽乘用车生产基地改扩建工程完工,产能快速提升并得以充分释放,上半年南汽集团实现产值161.7亿元,同比增长94.1%,已成为浦口规模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年产能达10万辆的上汽集团桥林基地竣工投产,依维柯汽车顺利下线;锦湖轮胎建成投产,预计年产轿车半钢子午线轮胎等各类轮胎894万条;海泰轨道交通制动系统研发基地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区上半年实现科技服务业总收入63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0.63个百分点。行政区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0%。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3.98亿元、同比增长25.7%,云田数码获评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服务业新领域不断拓展,感知大数据物联应用项目顺利落户,两岸生命健康产业联盟成功签约,中英创意设计中心揭牌成立,奇柯绿洲展销中心体验店正式开业。全域旅游加快打造,深化景区联动发展,成功开展“浦口春韵”花海节等活动,实现旅游接待人数8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38.2%。都市农业稳中调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加速筹建,努力实现“立足江苏、服务华东、对接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目标,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互联网+农业”战略纵深推进,实施农业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项目25个,实现农业电子商务销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60%。农业经营主体特色发展,119家合作社入选省级合作社扶持名录,新增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产业龙头辐射能力凸显,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额37.9亿元、同比增长5.9%,带动农民增收9.91万户、同比增长5.1%。雨发生态园成功举办“中国•南京休闲农业创意大赛”启动仪式,休闲农业实现接待游客150.5万人次、综合收入4.52亿元。 (三)项目推进更见成效。项目引进再创佳绩。成功举办2017年浦口区智能制造产业高峰论坛,积极参加南京(深圳)新兴产业推介会等经贸交流活动,上半年,行政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6个,其中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在手在谈重点产业项目43个。江北虹悦城成功引进,紫泉电力设计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顺利落户,高新区创意电子项目正式签约。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以2月12日全省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为新起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上半年,行政区列入省市重大的19个当年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2.7亿元,占计划的59.7%;576个当年实施区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415个、开工率达72%,累计完成投资323.5亿元、占计划的50.5%。台积电、老山生态旅游体验园等一批龙头带动型项目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谷产业园一期已正式运营。项目服务不断优化。以企业投资政府“不再审批、有效监管”为工作导向,为创业创新提供最佳服务。推广运用模拟审批模式,服务保障项目64个。优化项目督查考核机制,利用实时在线管理、月度通报等方式对项目推进实现全流程督查、全方位通报。细化项目问题清单机制,通过领导领办、部门包办等,有力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四)创业创新更有突破。人才工作稳步推进,围绕“扬子江创新港湾”建设,积极参加南京市第十届留交会,成功举办两岸生命健康产业技术暨人才研讨交流会、创客周末等“创赢浦口”系列活动16场,吸引参会人才1000余人次,274人参加“创业浦口”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综合评审。确定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培育对象38人、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对象18人,实现大学生创业271人。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四个平台”品牌效应显现,为人才创业、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创新载体加快发展,高新区力合长江创新中心成功揭牌,小巨人创客中心获省十大“创新服务奖”,领航人才获省服务小微企业成长“十佳”服务平台,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入选工信部首批双创平台。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举办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创投会,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全区上半年新增孵化器在孵企业118家、毕业企业12家,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量1456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72项,行政区新推荐申报省著名商标19件。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确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83家,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86项、省成果转化计划2项、省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5项,行政区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五)综合改革更富实效。聚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放管服”,公布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186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76项,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继续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行政区上半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7722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区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充分推广运用PPP模式,签约落地PPP项目9个、总投资118亿元。有力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取消或停征行政性收费13项、政府性基金1项。不断推进国资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区属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国资监管综合信息系统一期上线试运行。不动产登记工作增效提速,上半年新发放不动产权证书40001本、不动产登记证明19617份。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日渐完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断深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增胜船厂、昌盛船厂拆除到位,江星水泥去产能扎实推进。着力补齐要素短板,不断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盘活和利用存量闲置土地281亩。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久吾高科主板上市,亚太科技、北斗城际等4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有效解决可抵押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以覆盖申请贷款额度等四类企业的融资难题,大力开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信贷风险补偿业务,为30余家企业解决1.5亿元融资需求。 (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全面开展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宜居城市加快打造。重点区域和道路亮化绿化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出新力度加大,市容市貌更加整洁有序。新增公共停车位4032个,江浦客运站道路堵点整治完成,纬三路连接线、纬七路(龙华互通)连接线等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四好农路”创建全面推进。新辟、调整公交线路10条,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断融合发展,“浦口交通出行”微信公众号上线并投入使用,市民出行更加方便。新建天然气中低压管网20.14公里,新增用户6006户。海绵城市加快推进,科工园和大桥北堡片区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片区启动建设。镇村建设统筹推进。永宁全域新型城镇化加快打造,桥林街道省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坚持规划引领,引进市场资源,深挖产业文化民俗特色,加快“珍珠村”提档升级,水墨大埝等二期工程加速实施,不老村、知青故里、水墨大埝、楚韵花香获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称号。特色小镇建设提速。南京老山天景生态旅游小镇龙之谷体验园全面建设、灵玲野生动物王国有序推进;汤泉天然温泉养生小镇形象初显;求雨山中华书法小镇聚焦文化创意,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两岸设计小镇正在申报省级特色小镇第一批培育名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化生态保护,严格环境监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263”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强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高标准落实扬尘污染控制和秸秆禁烧,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7.5%,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加快打造“水清、岸绿、河畅、宜居”水环境,强力整治秃尾巴河等30条黑臭河道,已完成总任务量的61%。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592亩,实现林木覆盖率37.59%,居全省第一。 (七)民生保障水平提升。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聚焦民生福祉,全面推进区人大四届一次确定的十大类24项民生实事。启动“12458”教育工程,提档升级星甸中学等3所薄弱学校,浦口中专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不断推进“12311”医疗提质工程,桥林新城医院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预计下半年开展基础施工;南医大四附院正在进行地下施工;中医院三级创建工作启动。聚力文体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正式运行,文化浦口云平台入选全国基层文化数字服务推广项目,成功举办首届“律动之春”体育休闲月,国际女子半马、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重大赛事亮点不断,库珀有氧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深入落实大走访活动,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各类问题6010件。不断推进精准扶贫,1916名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民实现就业。社会保障取得新发展。举办各类招聘会26场次,达成就业意向2849人。新增城镇就业12153人,完成政府性补贴职业培训5128人次,援助困难人员就业342人,培育自主创业者620人,着力强化创业就业充实居民收入口袋,实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93元、12218元,同比分别增长8.7%、9.3%。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政策,向578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91万元。完成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1.1万余人,老年人健康体检4.8万余人。惠及困难群众,累计发放低保金2506万元。养老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52%。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新技术,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面积89.04万平方米,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达到87.28%。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突出联动治理,深化“大联勤+”专项行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13起。大力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不断净化全区金融发展环境。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企业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关联互动,区征信系统累计归集个人和企业信用行为信息45万条,上半年服务先进个人评选、党员评优等281人次。建立“浦口劳动人事仲裁”微信公众号,办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09件,有效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组织1000余名乡贤人士积极弘扬乡贤文化。 从全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各主要目标任务落实推进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高端产业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区经济增长驱动力度仍然不足;二是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显,环境综合治理领域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四是由于江北新区行政管理体制调整,高新区及泰山等四个街道由江北新区直管,行政区年初下达的指标缺乏硬约束。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和区人大四届一次会议精神,积极应对江北新区管理体制调整新情况,准确把握全区发展的新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切实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不断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全年奋斗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是聚焦年度目标任务不放松。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力度,提高问题分析、研判能力,切实应对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目标责任,紧扣全年目标任务,加强指标监测预警,重点跟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指标,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和潜力,确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全面完成经济社发展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服务服从江北新区建设。把握江北新区加快建设机遇,围绕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发展定位,紧盯“扬子江创新港湾”工作布局,借势借力,积极融入并推进新区建设,共享江北新区发展红利。结合浦口自身发展优势,指导开发区、科工园主动对接新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北新区研创园等重要创新创业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提升转化实效,促进区内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鼓励区内重点企业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产品升级换代等发展问题上获取科技要素支撑。强化城市空间布局协同发展,对接中央商务区、浦口火车站历史文化片区等建设,利用好自然山水及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各要素和谐共融,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三是全力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提质增效,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坚持调存量与优增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有机统一。注重集成、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打造智能制造、高端交通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依托科工园、求雨山文创园、龙之谷、雨发生态园等园区平台项目,加速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大力培育软件服务、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经济新增长点,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农业高端化发展,突出南京近郊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不断拓展全区农业发展空间,加速打造农家乐专业村。加强与云田商城等电商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有力提升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力做好要素保障,着力强化功能配套,不断推进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四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聚焦招商引资,突出集成电路、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金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平台,深入开展精准链式招商,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优化项目服务保障力度,着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加快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进一步强化项目全程跟踪督查,保障台积电、浦口区知识产权服务大厦等省市重大项目持续快速推进,确保美国大宗气体研发生产项目、南京银行鑫星中小银行综合服务平台基地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不断完善开发区、科工园综合配套设施,加快商业、医疗、教育等资源引进,着力优化园区路网体系,统筹推进桥林新城医院、书人国际学校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品质。 五是全力营造创业创新生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创客联盟、创客大街等新型孵化器建设,初步形成“创业咖啡-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发展链条。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推动桥林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实施落地,努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医疗、子女入学等综合服务保障,降低人才生活创业成本。更加专业化打造公共技术、财务、政务、交流“四大平台”,不断健全人才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深化校地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作用,推进产学研精准对接,提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运用能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机制,加大开发区知识产权园区建设力度。 六是全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开展船舶、铸造等落后产能整治,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企业积极利用多层级资本市场,有效利用中小微企业转贷专项资金,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实施“苏科贷”科技贷款,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速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完成城市发展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的母基金注册,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力落实投资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代办服务,不断完善模拟审批、并联审批等机制,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村社分设,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股权等市场化流转机制。 七是全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宜居浦口”。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科学化,强力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和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加快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严格控制秸秆焚烧、渣土运输等大气污染源,高标准推进黑臭河道整治,全力打造景观河。推进科工园和大桥北堡片区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片区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坚持城乡道路一体化,加快104国道南京江北段、508省道渔火路等干线公路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推进“12458”教育提档工程,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化集团化办学,不断提升教育资源供给水平。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加速江浦、永宁等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公共文化数字平台资源,加速创建标准化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八是全力打造宜居美丽镇村。加快推进桥林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围绕水街、石碛河景观带等片区综合开发,不断完善新城服务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加快永宁街道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动汤泉、星甸新市镇项目建设,推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深挖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加速推动求雨山中华书法小镇、南京老山天景生态旅游小镇、两岸设计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全域化,加速西埂莲乡等已建成珍珠村提档升级,突出重点示范片区节点景观打造和路网提升,营造美丽村居环境。整合美丽乡村资源优势,深挖民俗、旅游元素,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民宿经济,增强美丽乡村建设持久动力。 九是全力推进发展成果共享。不断拓展富民增收渠道,扩大就业创业规模,积极帮助重点人群解决就业问题。精准开展扶贫帮困,积极推广扶贫动态监测系统,完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机制,增强内生“造血”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引导养老服务社会化,持续高标准打造全省医养结合养老康复示范中心。深入推进保障安居工程,加快浦欣家园、兰桥雅居等保障房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加速老山有氧运动品牌打造。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信用信息应用范围,出台《浦口区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暂行办法》,营造激励诚信、惩戒失信的良好风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以更高标准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玉冬 2017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