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人大
首页 人大概览 人大会议 监督工作 决议决定 人事任免 街道人大 代表风采 研讨交流 文献资料
农委关于区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7-08-02 11:31 字号:【 保护色: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我委组织了黑臭河道综合整治视察、《南京市蔬菜使用农药管理规定》执法检查等活动实地调研了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今天上午,又听了区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全面地感受到区政府上半年围绕目标、克难求进,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下半年突出重点、攻坚补齐,全年目标完成大有希望。特别是在农业农村方面:城乡环境不断改善。“草圣书乡”、特色温泉医养小镇特色不断彰显,不老村、楚韵花香、西埂莲香等美丽乡村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城乡道路交通更加宽敞便捷街道市容更加规范有序,山水田园更加亮丽清秀。二是“三农三增不断推进。全区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快速发展,持续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上半年农业部、中科院等领导来我区调研农业工作水利建设不断深化。突出防洪减灾建设,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增加投入及早做好防汛抗灾的各项准备工作突出抓好30条黑臭河道综合整治,上半年我区总体评议结果在全市靠前突出水务一体化建设,全面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看到区政府工作成效的同时,我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研究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美丽乡村发展质效需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我区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形成了一批亮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农业休闲旅游收入增长在20%以上。但是,相对于二三产业发展,相对于浦口未来需求,相对于农民增收的期望,美丽乡村的数量较少、发展慢、基础弱,部分已建成的美丽乡村,产业基础还不够厚实,尚未建设的保留村有的硬件配套不够完善,环境卫生还比较杂乱,农民不能同等较快的享受发展成果。

二是黑臭河道整治矛盾较多。在上半年黑臭河道视察调中,部分基层单位和实施主体反映,一些沿河拆迁项目推进速度不快,制约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在涉及到与驻区市管单位、相关高校矛盾时,问题协调解决难度较大,工作推进受阻,部分河道清淤质量和水质有待提高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亟需重视。由于我区农业大宗作物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加上拆迁建筑垃圾深埋企业的搬迁和新建,造成土壤污染情况不断变化,一方面对今后优质农产品安全形成隐患,另一方面我区丘陵地形雨水极易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系,对今后河流水质的提高造成一时难以治理的障碍。

、几点工作建议

一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结合浦口资源优势和各村居特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相结合,提档升级现有美丽乡村,加快其他保留村建设改造力度,做到点上和面上统筹推进。对尚未列入计划的村居,要搞好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持村容整洁。要进一步培育美丽乡村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要结合大走访活动,找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薄弱点和着力点,在高效农业、花卉苗木等有助于富民增收的产业下功夫,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内涵。

二要全力做好黑臭河道系统化治理要认真落实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关于黑臭河道综合整治审议意见书要求,加快问题整改,及时做好反馈。要对前期上级部门检查提出的问题认真落实解决,并针对本月上中旬降雨暴露的问题,拿出针对性解决方案;要针对河道支流和上游造成的污染原因,尽早安排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列为明年项目,争取提前启动实施;要加强高位协调,处理好基层和实施单位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要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落实好长效管理措施,保持整治成果。

三要重视培育农业新业态。我区农业部门许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强、创新项目多,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如彩色树种、健康药材、生物防治(可以不打化学农药实现免检)、药食两用作物、花草综合利用(可用于餐饮或香料)等。这些项目一旦产业化,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区政府加以重视,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织攻关试验,与雨发、林大等园区、美丽乡村和家庭农场开展联动示范,结合一村一品加大投入应用,形成农业旅游新亮点、农民增收新支点。

四要超前谋划农业面源污染的管控。区农业、环保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用药用肥安全检测,制定系统治理方案。要适当增加投入,组织专业人员队伍开展排查、检查,结合城市、农村、拆迁、土地增减挂钩、保留村建设等不同发展方向,在全市、全省先人一步,拟定中长期管控方案,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2017年7月27日

浦口人大

版权所有:南京市浦口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文德路18号

主办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电话(传真):025-58882157

苏ICP备17008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