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大概览 人大会议 监督工作 决议决定 人事任免 街道人大 代表风采 研讨交流 文献资料
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发布日期:2016-09-19 11:08 字号:【 保护色: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六五”普法规划(2011-2015年)顺利实施完成。“六五”期间,全区普法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丰富阵地载体、创新形式手段、打造普法品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新的飞跃,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显著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各类社会组织法治能力、广大群众法律素养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普法工作知晓率、满意度持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服务保障依法治区、服务保障中心工作、服务保障民生福祉、服务保障安全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要求“切实提高法治宣传教育质效,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省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机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制定和落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及工作督查机制”。区委三届八次会议提出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机制”、“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于保障全区“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推进法治浦口建设进程、建设“强富美高”新浦口和落实“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和省市“七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及省市关于加强普法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全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区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使法治成为江北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加快打造“双创高地、智慧新城”,全力推动江北新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主要目标

  ——队伍体系健全完善。优先发展并加快推进普法教育类社会组织,力争建成10个以上普法社会组织,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以上普法社会组织。政府购买社会法律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扩大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层级分明、运转有效、管理规范的一体化普法志愿者服务团队并实际运作。

  ——阵地建设有效覆盖。建成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领导干部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力争新增1-2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3-5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街道、社区(村)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100%。继续推进普法品牌战略工程,街道普法品牌创建率100%。实现阵地建设数量倍增拓展、质量明显提升,效能不断增强。

  ——媒体平台充分融合。普遍建立普法微博微信,建成区“普法微联盟”。普法类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客户端和各大新闻门户自媒体平台充分融合并形成联动,O2O法律咨询服务交互机制进一步健全,确立“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逐步成为常态。

  ——法治能力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进一步完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落实率100%,法治监测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在国家工作人员各类培训课程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法治课程不少于总课程的20%。全区科级以上干部每年学法时间不低于40学时。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率达到90%。领导干部敬畏法律、尊崇法治、捍卫法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切实增强。

  ——法治素养普遍提升。公民知晓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普遍了解法律救济的途径和程序,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对法治宣传教育的知晓率、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法治信仰逐步确立,公民自觉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全社会自觉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区“十三五”规划和“建设江北新区”这一中心任务,把法治建设作为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把普法融入到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渗透到法治建设各环节,助推新区全面迈上“五个新台阶”。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群众。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用的法律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为党员群众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坚持实践引领、学用结合。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党内法规建设实践活动中,引导党员群众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法治素养。

  ——坚持融合发展、多元共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发挥部门行业的主体作用,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多元共治的普法格局。根据不同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抓好重点对象普法,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

  ——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实效。把创新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发展的引擎,把实效作为衡量法治宣传教育的标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普及法律知识向培养法治信仰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

  二、对象和要求

  (一)对象

  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青少年、司法执法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引导广大公民结合工作、生产和生活实际,养成自觉学习法律的良好习惯,掌握必备法律知识,树立现代公民理念,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法治信仰逐步确立。各街道、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业主管单位及人民团体,要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制,结合自身职能和特点,确定普法重点对象,制定普法任务清单和时序进度并抓好实施。

  (二)要求

  ——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全社会法治信仰的关键少数,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和自觉依法行政的模范。

  ——大力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青少年处于培养法治意识、接受法治教育的关键时期,要根据其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开展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法治行为习惯。

  ——提升司法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司法执法人员是提升全社会依法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要加强法治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司法执法人员和执法辅助人员的法律素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增强企业经管人员法治理念。发挥企业在法治市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健全企业合规合法运营管理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加强学法用法,掌握与企业运行有关的法律知识,熟知与劳动保障、工会及民主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增强法治理念和诚信观念,提升法律风险预防、管控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学习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党内法规建设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突出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全社会普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的宣传教育。突出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确定每年12月为“法治宣传月”,广泛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重点宣传与江北新区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建设江北新区”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法治先行,重点宣传与江北新区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着眼政治建设,大力宣传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促进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大力宣传政府信息公开和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各部门、各单位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意识,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着眼经济建设,大力宣传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保护产权、平等交换、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意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对境外人员的法治宣传,为境外人员、企业和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着眼社会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物业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民生改善和福祉保障;大力宣传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消防、禁毒、反邪教、预防通讯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预防能力;大力宣传诉讼、行政复议、信访、调解、仲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宣传与治安管理、交通文明、进城务工、居住落户、纠纷处理等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新市民群体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增强市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城市行为习惯,不断增强新区发展的正能量。着眼文化建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文化交流、文化娱乐、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着眼生态建设,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经营体制、农田水利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补偿、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美丽浦口、美丽乡村建设。着眼党的建设,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全区法治建设绩效考评体系,做到同部署、同规划、同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等法治宣传阵地;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对现有法治文化阵地进行提档升级,逐步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制定法治文化建设扶持政策,加大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推广和法治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法治文艺进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深化法治文化品牌项目化管理,打造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法治文化精品。

  (五)推进法治实践和基层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律条文变成引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则,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注重宣传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工作及成效,教育引导公民在法治实践活动中感知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

  四、工作措施

  (一)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坚持法治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实践与社会公益服务“四结合”,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法律六进”活动内涵。依托法治讲堂等阵地,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法治宣讲。结合重大任务、重要节点、热点事件和传统节日开展普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社会面拓展、向基层延伸,区级每年举办12场大型“18”法律广场宣传活动,各街道每月开展不少于1场次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为服务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双创高地、智慧新城”,完善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体系,组织专业律师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和交流沙龙,推进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高价值专利创新示范中心建设。注重加强对新市民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新市民的法律素养,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主动学习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其依法寻求法律帮助援助、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监狱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促使他们自觉学法守法,更好地回归社会。

  (二)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重大决策前先行学法、法治报告会(讲座)等学法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在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决策时,应先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要重点学习与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人事部门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把宪法法律列为党校参训学员的必修课,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积极推进党委、政府聘请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各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区、街及各部门各单位普遍聘请法律顾问。推广应用国家工作人员网络在线学法考试系统,定期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法律考试,全面实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及时纠正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责任追究机制。把学法用法情况列入公务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述职述廉中进行述法。

  (三)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贯彻落实全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法治宣传责任制,建立普法任务清单制度、定期工作报告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机关内部管理和服务全过程,推广窗口单位法治宣传全覆盖活动,强化公众服务窗口单位的法治宣传教育功能。认真贯彻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明确以案释法主体责任,使司法、执法、法律服务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推动案件庭审直播、旁听庭审、典型案例宣讲、乡村巡回法庭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加强司法执法案例整理编辑、公开发布和宣传解读工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要求,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履行普法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责任。

  (四)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将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在精神文明创建测评系统中的权重。在“五好文明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中,有机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根本性作用,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在全社会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五)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置专门法治课。将法治教育教材、读本纳入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范围,在中、小学普及宪法、相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和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注重增强高中生、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实践能力。将法治教育内容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法治课教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夏令营、模拟法庭、法治短剧等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学生家长广泛参与普法活动,扩大青少年法治宣传的影响力。在入学、入队、成人礼仪式中设置专门法治教育环节。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场馆。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法治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在考试中增加法律知识内容,并作为青少年学生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测评体系。综治、教育等部门要完善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积极组织进校活动,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六)健全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公益普法是大众媒体的重要社会责任。党委宣传和文化广电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指导监督各类媒体自觉履行普法责任,把法治宣传作为日常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开设法治频道或专栏专题,提高法治宣传的频率和质量。各类广告发布媒介要加大普法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广告,全年不少于全部公益广告时间(版面)的20%。建立普法公益广告刊播的监测、抽查、公布机制。文化广电等部门要把法律素养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法治培训,提高法治舆论引导能力。实施“法治宣传全屏计划”,实现公共场所显示屏、移动电视、移动终端、宣传栏等载体全覆盖。

  (七)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和方式方法,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开展“互联网+”精准普法惠民服务,推动普法工作流程规范化、服务管理精细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产品多元化,努力实现精准研判、精准供给、精准评估、精准管理。加大微信、微博、微电影、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建设和应用力度,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联互融,培育有影响力的新媒体普法平台,构建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普法联盟”,提高利用互联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能力。充分利用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区级法治宣传全媒体信息库,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共建共享。

  (八)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立足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广泛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将法治建设作为政府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政府机关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法治机关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全国及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规范化、动态化管理,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质量和整体水平。“七五”期间,力争新增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以上,创建率达60%以上。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基层党的建设、群团组织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中引入法治元素,不断提升法治社会建设整体水平。

  (九)构建普法社会化服务体系。出台法治宣传教育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发展壮大各类法治宣传教育社会力量,打造一批有品牌影响力的普法社会组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共享共用优秀法治资源,为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基本条件。依托基层法庭、调解中心、信访接待、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心理健康辅导站、劳动就业介绍指导站等平台,借助各类司法执法服务窗口等社会资源,借力区司法行政实战化联勤指挥中心,为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基本平台。建立统一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吸收、引导高校法学师生、区法学会会员、律师、乡贤人士、“大联勤+”网格员、大学生村官、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参与法治宣传,构建广泛的普法队伍体系。

  五、工作步骤

  全区“七五”普法规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下半年,召开全区“七五”普法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单位的“七五”普法规划,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七五”普法规划,报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下半年至2020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全区分年度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制定法治宣传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下发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分解书,年末发布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报告。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确保“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18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和总结表彰。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下半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对“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验收,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协同的领导体制优势,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区人大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定期听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区政协要通过视察、建议等参政议政途径,支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每年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二)明确工作职责。区司法局要切实履行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健全完善普法协调协作机制,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责任落实。组织、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加大指导、协调、督查的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强化督查评价。出台“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考核验收办法,完善指标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系统、实用、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察。要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党政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内容,进一步加大考核权重。健全激励机制,认真开展“七五”普法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验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动态评价机制,加强评估结果的发布和运用。

  (四)落实经费保障。区、街按照常住人口数量确定法治宣传教育经费标准,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到位,实行专款专用,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加大对法治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和载体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年度工作任务,落实相关工作经费,保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法治宣传工作的公益性投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浦口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文德路18号

技术支持:浦口区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电话(传真):025-58882157

苏ICP备17008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