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人大
首页 人大概览 人大会议 监督工作 决议决定 人事任免 街道人大 代表风采 研讨交流 文献资料
关于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决定更好发挥区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9-25 10:08 字号:【 保护色:


区卫健委

2025923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推动区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和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情况,请予审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保障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出了重要部署。分级诊疗制度作为深化医改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不仅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在此背景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分级诊疗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区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区域医共体为载体,以国考指标为指引,聚焦强龙头、补短板、促均衡、提能力四大方向,系统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与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通过龙头医院带动、专科能力提升、资源共享优化、基层服务夯实等举措,努力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新格局,打造技术有特色、服务有温度、管理有精度的区域医疗格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与健康幸福感。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72个,其中三级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6个。人民医院2024年转设三级医院,中医院2023年创成三级乙等中医院,2025715日接受了三级甲等医院省级调研指导。两家医院共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优势)专科1个、省级3个、市级21个。以两家公立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形成“1+5”“1+2”区域医共体以及中医“1+7”医共体。设立联合病房7个、专家工作室12个,建成桥林、汤泉区域性农村医疗中心,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基层现有省级特色科室3个、市级16个。

(一)以国考+绩效为抓手,提升医疗质量标杆

近期人民医院三期门急诊综合楼启用,共开放床位934张,根据江苏省三级医院绩效监测数据,医院目前在运营效率和满意度评价方面较好,其中,出院患者手术占比25.98%,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5.96%0.53%,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43%97.40%,均超国考中位值。同时,医院推行工作量+质量+满意度考核机制,落实人员配置定岗定编,按照5:4:1比例逐步完成人力资源配置和薪酬额度分配,逐步构建与现代型公立医院相适应的绩效分配考核。中医院进一步修订国考核心指标目标值与《临床医疗质量评价与绩效考核方案》,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在2023年度国考中获B+等次(2024年未公布);2024年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达19.68%、以中医为主出院患者占比35.12%、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53.15%,在江苏省三级中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第20名。

(二)以专科+技术为突破,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人民医院与中大医院、省人医、省肿瘤及上海市红房子医院等名院合作,引入消化内镜、心血管介入、宫颈疾病等20个亚专科专家定期坐诊。成立浦口区消化道疾病联合诊疗中心、脑血管病中心、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心身医学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等一系列特色诊疗中心。与市儿童医院共建儿童医学康复中心、与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开展技术合作,填补技术空白;人民医院现有高级职称286人,硕士175人、博士21人,近三年共引进8名高层次人才成为学科带头人,急诊科、耳鼻喉科、消化内镜中心能力显著提升。中医院现有高级职称166人、硕士151人、博士23人,市名中医3人。中医院逐步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多层级专科体系,儿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实现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突破,挂牌国医大师吕景山工作室”“消化病专家缪林工作室,与省口腔医院签订专科联盟;整合资源成立消化医学中心、鼾症中心等8个专科中心,推动创伤、胸痛、新生儿等危急重症中心发展,带动医院开展新技术项目20余项。

(三)以医疗+健康管理为导向,拓展健康服务内涵

人民医院结合三期工程搬迁启用,强化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扩充健康管理中心的场地与业务范围,开展多维度的健康体检。以健康生活方式管理为导向,开发精准化、个性化诊疗项目(睡眠中心、医体融合等);延伸高端产科服务链,建设集母婴照护、产后康复、育儿指导于一体的母婴康育休养中心。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目前特护服务、健康体检等服务已上线健康商城,支持患者按需选择,互联网医院产生的挂号费、药品费用、检查检验费支持在线一键缴纳。

(四)以院校+科研为支撑,提升技术引领能力

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人民医院签约挂牌东南大学附属两江医院,借力借势双一流高校专业优势,尽快提升医院科研教学能力,学校选派了韩冰博士、袁春燕主任分别挂职医院科研、教学副院长,医院有6人通过东南大学硕导初评资格。积极申报国自然、省、市级科研项目,已获批的各类科研立项17项,发表论文31篇,其中SCI、核心期刊论文共16篇。获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6项。中医院挂牌中国药科大学附属浦口中医院,马高祥教授挂职医院副院长,3名药大教授任兼职教授,医院2人评为校外研究生导师,签订9个制剂研发协议。2024年获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2项,今年与药大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省级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14篇。

(五)以医联+共享为路径,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区域医共体龙头作用,建立专家下沉+患者转诊双向通道。两家医院年均下派高年资主治医师及副高以上专家102名,坐诊4360人次、查房698人次,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上转患者3494人次,同步下转住院患者150人次,初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进一步推进资源的云共享,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五大资源共享中心1-7月全区远程会诊检验检查5.33万份、影像诊断4.23万张,成立浦口人民医院桥林消化内镜分中心浦口人民医院桥林血液净化中心,实现设备前沿化、服务同质化、管理智能化。推动共享中药房服务大幅升级,并辐射至江北新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妇幼保健院,加快了江北一体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上半年完成处方4119张(总金额88.2万元),有效解决基层群众抓药难、煎药难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民医院整体功能布局亟待优化。三期工程门急诊综合楼启用后,总体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虽经专家论证提出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调整方案,但因筹集资金困难暂未推进,原部分医疗资源闲置。

二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存在短板。全区缺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省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省级名中医,市级名中医较少,人民医院心内科、骨科、神经外科及B超室等科室领军型人才紧缺;中医院也缺乏领军型中医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对照人民群众生活不过江美好愿景,区卫健委将继续推动现代化标杆医院建设,打造医疗新高地。

一是引入资源搭平台。两家公立医院借助院校合作平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现有人才培养,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发挥东南大学附属两江医院协同发展作用,提升医院科研教学能力,积极推进人民医院在十五五争创现代化三甲综合医院。中医院充分借助中国药科大学平台优势,力争今年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省级评估,成为江北地区中医药服务龙头医院。

二是做优专科提能力。增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深化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协同救治平台建设,提高区域救治水平。推进人民医院胸痛市级中心、中医院胸痛和卒中市级中心建设。加速重点专科建设,人民医院推进重症医学科、骨科、消化科、康复科省级重点专科孵化,中医院骨科、肛肠科力争申报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

三是精细管理优品质。两家龙头医院将认真准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做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三四级手术量占比和技术水平。结合区域医联体建设,鼓励龙头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和微创手术,实现患者诊疗康复的全链条管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合理管控成本,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参保患者提供最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运用以研促医、以医带研,借助高校平台优势,继续加强科研技术创新,提升医院整体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和学科影响力,逐步塑造学术型、创新型医院形象。

四是坚持不懈强基层。发挥紧密型医共体作用,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双向转诊等举措继续推动分级诊疗,建设群众身边的家门口社区医院,在区内两家龙头医院带动下,江浦五级中医馆、汤泉血透中心、桥林中医骨伤科省级特色科室、消化内科市级特色科室将逐步建设,乌江口腔科、石桥康复科、星甸内分泌科也力争达到市级特色科室标准。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浦口人大

版权所有:南京市浦口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文德路18号

主办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电话(传真):025-58882157

苏ICP备17008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