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2025年9月23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浦口人民医院和浦口区中医院作为两家区级公立医院,在推动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初,根据区委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浦口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体现了对于全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为加强对区政府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决定和更好发挥区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工作情况的监督,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代表开展了专题视察。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公立医院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深化医改、加快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壮大特色专科、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公立医院持续做大做强。深耕医联体建设,促进成员单位间的经验借鉴与能力共建,人民医院2024年转设三级医院,引入消化内镜、心血管介入、宫颈疾病等20个亚专科专家定期坐诊;中医院2023年创成三级乙等中医院,挂牌中国药科大学附属浦口中医院,儿科明确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实现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两家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优势)专科1个、省级3个,市级21个。
(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区域医共体有序做紧做密。已形成以两家公立医院为龙头,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1+5” “1+2”区域医共体以及中医“1+7”医共体,设立联合病房7个、专家工作室12个,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成桥林、汤泉区域性农村医疗中心,基层现有省级特色科室3个、市级16个,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业推荐标准,为全市唯一。
(三)以健康管理为导向,健康服务不断做精做细。人民医院强化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睡眠健康、母婴康育休养等个性化诊疗服务不断强化;中医院与江北新区妇幼保健院以及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共享中药房,持续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助推江北一体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区内实现公立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卫健委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测评,两家公立医院均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四级测评。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在推动公立医院发挥引领作用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实现了双提升,但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医院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客观存在,成本控制、资源利用和运营管理整体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效能释放不足。
(二)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错位竞争相对不足。公立医院发展缺乏顶层一体化设计,各层级医疗机构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整体格局中的功能定位不够明晰,未能形成“中西医并重、急慢分治、互补共赢”的健康服务共同体。
(三)医疗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亟需加强。部分基层医疗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不规范,缺乏对复杂病症的准确判断和处理能力,在与患者沟通时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晰、专业术语使用不当等问题,影响诊疗效果。
三、工作建议
(一)细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要深入贯彻公立医院改革战略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机制创新为驱动,紧扣区级公立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角色定位,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优势专业专科,发挥东南大学附属两江医院协同发展作用,提升医院科研教学能力,积极推进人民医院在“十五五”期间创成现代化三甲综合医院,充分借助中国药科大学平台优势,力争中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省级评估,形成两家医院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
(二)深化研究指导,提升运营效率。要加强医院运营的精细化管理,统筹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市场化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医院的管理和运营上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效率优先、患者导向的理念和工具,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成本管控。要强化资源协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基于工作量、服务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和患者满意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务工作者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来获得合理回报,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实化协同共赢,督促能力提升。要持续深化与全国、省、市名院合作,通过资源整合与协作机制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资源共享、管理联动、能力提升的医联体共建联建。要探索实现区级公立医院、区域性农村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医疗理念和技术的融合,充分发挥紧密型医共体作用,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双向转诊等举措推动分级诊疗,把群众急需的老年病、康复、儿科、中医养生、慢性病等服务项目在基层卫生院做深做实。
(四)强化宣传力度,打造特色品牌。要依托新媒体着力打造医院对外宣传的窗口,确保宣传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多平台个性化发布,推动医疗卫生宣传工作向纵深推进。采用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同频共振的宣传模式,探索提升制作水平、编辑技巧,以产品思维从用户需求出发,注重改善受众体验,多发布大众喜闻乐见的医疗资讯和健康知识,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增进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理解与信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