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大概览 人大会议 监督工作 决议决定 人事任免 街道人大 代表风采 研讨交流 文献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讨交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周恩来以民为本的政治智慧
发布日期:2018-05-02 10:57 字号:【 保护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实践探索的伟大创举,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和共同愿望。周恩来作为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半个多世纪参与党和国家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其中对建立、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扩大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进行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成为我们党内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辉典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周恩来人大制度建设思想,对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是周恩来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 

  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正式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在酝酿、筹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这个制度的建立在理论上勇敢探索,行动上积极推动,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积极倡导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因此,必须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人大建设的首要前提。周恩来指出:“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归根到底,一切胜利的取得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就夺取政权而言,没有千百万人民的坚决支持,不可能有中国革命迅速彻底的胜利;就掌握政权而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依靠人民。同时,周恩来在人大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1937年他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实行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1946年在国民党当局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周恩来强烈要求解散所有侵害人民权利的机构,以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又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民主集中制的、由下而上同时又是由上而下的人民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最大多数人民谋最大利益,集中最大权力,做最大的好事。” 

  19549月在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更明确地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 生活,是我们的经常性和根本性的任务”。在263个月又7天的总理任职内,周恩来一直坚守这一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其突出表现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这方面他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从现在公布的周恩来工作台历可知,他经常连续工作23小时、26小时,1967年他曾创下连续工作84小时的记录。由于他长期苦撑危局,积劳成疾,在19725月常规检查中,确诊为膀胱癌。但他没有住院治疗,一直带病工作到1974531日。仅197411日到531日的五个月中,除了到医院检查病情和病重休息外,周恩来抱病工作共计139天。周恩来在医院动过10次大手术, 6次小手术,平均每40天就要动一次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肉体上忍受着病魔缠身的巨大疼痛,精神上忍受着“四人帮”明枪对准邓小平、暗箭射向自己的莫大折磨,还得找同志谈话,接见外宾,处理日常工作。 

  为了四届人大的顺利召开, 为了国家权力掌握在党的健康力量手中,他置大手术后的身体极度虚 弱于不顾,飞赴长沙,向毛泽东力荐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尽管林彪事件干扰和推迟了四届人大筹备工作的正常进行,但以周恩来的一系列努力,则为这次会议的最终召开扫除了一大障碍,同时又不失时机地为会议的关键问题——人事安排作了必要的准备。和林彪集团比较,江青集团具有作乱更久、能量更大、身份特殊等特点。同他们斗争,尤其要讲究方式和策略,善于掌握“火候”,捕捉时机。从这一年3月到12月,在毛泽东的决策和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同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进行了反复较量,最终取得四届人大“组阁”斗争的胜利。在周恩来病情加重、四届人大准备召开之际,由谁代表中国政府登上国际讲坛,向世界阐述中国的内外方针,事关重大。它对四届人大产生的新一届国务院人选有着直接影响。毛泽东敏锐地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建议由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周恩来立即表示拥护,并经过工作使政治局绝大多数成员赞同此议。尽管江青一再阻挠,无奈已成孤家寡人。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邓小平最终成行。此次斗争的结果,给予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以沉重打击。 

  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评价周恩来说:“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邓小平在评价周恩来时也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工作的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 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为党为民、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是党对周恩来的准确评价。胡锦涛在评价周恩来时说:“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 

  二、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是周恩来关于人大制度建设的价值核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周恩来在组织和领导国家政权建设的过程中,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为人大制度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在我们的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他指出要从根本上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为“在我们的国家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它不仅直接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而且也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最好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保障人民自由行使选举和罢免权利,是以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周恩来强调普选必须与以民为本有机结合,并成为实现以民为本的重要途径。他精辟论述了人大代表实行普选的必要性及其原则和实质,认为人民迫切需要普选,“好把他们自己所真正满意的和认为必要的人选举出来,代表自己去参加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负责管理国家的事务和与自己有关的事务,而把他们自己所不满意的和认为无必要的人撤掉。”周恩来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必须经过选举的方式产生,而且这种选举应该做到普遍的、平等的、直接的、不记名的投票。在将我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他指出,中国的选举是“真正的普选,不分性别,不搞种族歧视,不分宗教信仰,不论财产多寡和教育程度的高低,只要达到适当年龄,没有其他特别原因,便可参加普遍的选举。”这样的选举制度,其实质“是为了真正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并且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 

  周恩来把人 民的生命安危,温饱冷暖时时刻刻挂在心头,萦绕于怀。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还体现在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上。他说: “人民代表提出的意见,政府要出来回答。回答对了,人民满意;不对,就可以起来争论。”“我们还要进一步使人大代表参加对政府工作的检查,一直到检查公安、司法工作”。周总理40多年前从健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出发提出的这些思想,对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19549月,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就提出通过国家权力机构监督政府活动的思想。周总理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有监督我们的财政收支的权力和责任。我们希望各位代表监督政府工作人员并同政府工作人员合作来反对浪费资金、机构庞大、违反财政制度和贪污等行为。为此,周总理对于听取人大代表的批评,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非常重视。19557月,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在提请审议和批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又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报告,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外的单独问题,提请大会讨论,充分听取代表们的意见。这次大会作出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次审查和批准重大建设项目,对于动员全国人民,特别是黄河流域的人民,一致努力,保证它的第一期工程按计划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做,也体现了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尊重的精神。 

  19566月,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讨论国务院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预算报告时,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批评和建议。周总理对此极为重视。他说:我要在人大会上发言,对代表们关于政府工作所提出的批评和建议作一个郑重的答复。他亲自起草了发言提纲,提交国务院第三十三次会议讨论。周总理在一届三次会议全体会上发言时,首先说:这次人代会开得很好。在大会上有163位代表发言,其中大多数代表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见,进行了认真的批评。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它的职权的表现。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表示接受这些批评,研究这些意见,并且愿意在实际工作中,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检查和纠正这些缺点和错误,改善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接着,周总理对代表们在发言中所涉及到政府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所涉及的体制、财政、文教、卫生、职工群众生活、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分别作了说明和解答。 

  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正是周恩来一生为之追求的,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周恩来精神的政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凸显。周恩来的民本风范为各级领导干部立了一根标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 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三、以民为本、与时俱进是周恩来改进和完善人大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 

  周恩来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它采用“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参与国家管理工作的办法,能够更好地团结全国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这个特色,决定了它能够吸引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使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周恩来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今后还必须依靠这种制度,才能保证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周恩来从1954年至1976年他担任国务院总理的近22年中,共经历了四届人大、11次大会,他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议程,共向人大会议六次作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为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三届全国人大一次、四届四次人大一次。另外周恩来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共16次。在这些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履行职责,报告工作,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他还多次就政府的专项工作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报告或发言。周恩来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是因为,一方面,封建社会的影响,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还经常侵蚀我们国家机关的干部;人民的文化水平还不高,因而他们行使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的权利,还不免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很有可能滋长官僚主义,从而妨碍人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另一方面,人大制度本身,在选举、监督等具体制度方面,还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因此,周恩来强调,人大制度的“某些组织形式和运用方法,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否则,它就不能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不能为经济基础服务,甚至起阻碍经济发展的作用。周恩来在坚持人大制度作为我国根本制度的地位不可动摇的同时,强调其与时俱进性,从而为改进和完善人大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大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样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保持与时俱进,才能不失其生机和活力。 

  在新时代新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周恩来的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对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依靠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人大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顺应民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贴近民生,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合适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必须弘扬其特色,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周恩来关于人大制度建设思想,对于新时期中国人大实现创新,走向和谐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浦口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文德路18号

技术支持:浦口区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电话(传真):025-58882157

苏ICP备17008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