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大概览 人大会议 监督工作 决议决定 人事任免 街道人大 代表风采 研讨交流 文献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讨交流
关于完善我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日期:2019-12-23 15:43 字号:【 保护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前提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20166月,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把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人大代表同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生态宜居、现代开放的“江北明珠”凝聚智慧和力量,进行分析思考,提出相关建议。

  一、重要意义

人大代表工作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旦脱离群众,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大代表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维护民利,才能使人大的各项工作具有更加深厚、更加扎实的群众基础。

1. 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在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的作用,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所以,加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领导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自觉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自己在代表工作中实现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3. 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是畅通民意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是代表依法履职、关注民生的重要形式,也是群众反映民意、提出诉求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仅可以使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表达,也能为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改进提供更广泛、真实的信息。特别是在党和政府部门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大代表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多渠道地收集民情,反映民意,推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外地经验

当前,各地对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是浙江的代表联络站建设。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和运行。到2014年底,该省1324个乡镇、街道已建成2479个代表联络站,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代表联络站网络体系,并积极推动代表联络站代表进站活动的长效开展。目前,浙江省正在规划建设网上代表联系站,实现网上网下全天候,便捷化联系。

二是黑龙江五常的“双联系、双报到”活动。黑龙江省五常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24镇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了“双联系、双报到”活动。“双联系”,即每个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乡镇的10名县乡人大代表、每名代表联系10名群众。“双报到”,即34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季度到所联系的乡镇报到,倾听民意,反映民情;人大代表每季度回选区向群众报到,问民情,解民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是江苏海安的“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周活动”。海安县海安镇扁平化推进代表接待选民制度建设,确定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周开展“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周活动”,形成了“代表之家”坐门接待、“村头巷口”约点接待、电话约定上门接待的风景线。人大代表反馈意见“有问必有应”。建立首问负责制,能够当场回应的问题,人大代表应当场回应。人大代表处理问题“归类亦归口”。将选民反映的意见、批评和建议进行分类,做到重大共性问题提交镇人大归口议决。

三、现状及成因

近年来,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文件,在加强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是以阵地建设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等方面的制度,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推进街道“代表之家”、 村(社区)“代表活动室”建设,实现了街道“代表之家”、城市社区“代表活动室”全覆盖为代表深入基层接待群众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以创新管理促进代表联系群众。建立代表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将全体代表划分为法制、财经、教科文卫等7个专业组,为代表联系群众把准方向。开发运用手机APP客户端,充分发挥“浦口人大”手机APP宣传、学习、履职、交流和管理五大作用,优化使用功能、丰富承载内容,全面提升手机APP的使用率和覆盖面,有效促进了代表与联系群众的线上沟通。实行代表履职积分管理,根据代表学习培训、参加活动、联系群众等履职情况,按照积分规则在APP上进行积分统计和排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和代表连任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代表工作热情。

三是以丰富活动深化代表联系群众。完善代表团、专业组活动机制,扩大代表对人大视察、调研、检查等活动的参与,更好地发挥代表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等方面的作用。2018年以来,代表建议146件已全部交办完毕,截至目前,办结率超过80%

随着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有意见和诉求,随时可以找到代表,及时反映情况,对代表履职等诸多方面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使代表回应社会关切更加有力有效,使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成效明显提升,一大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与之同时,也应该看到这项工作的开展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以及人大代表的履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履职主动性。少数人大代表除了参加人代会或是应邀参加一些会议和,很少参加其他活动,不太主动与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沟通。二是缺乏广泛普遍性。少数人大代表虽然也联系群众,但联系范围狭小、人员比较少,这种联系的狭隘性导致其不能最广泛地倾听和反映人民的意愿。三是缺少深入有效性。少数代表与群众见面时满足于“见见面、说说话”,对群众的诉求没有做深入了解,提不出有份量、有影响的议案或建议,联系的实效性不强。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责任意识有待增强。少数代表对联系群众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联系的主动性,而且由于人大代表都是兼职,在本职工作与代表工作有冲突时,往往是代表工作让位于本职工作,导致联系群众工作受到客观因素的局限。二是履职能力有待提升。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决定了代表素质层次不齐。特别是少数代表,由于受文化素质和生活工作阅历等因素制约,影响他们对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理解深度,造成其在联系选民过程中,面对群众的疑问,不能较好地依法依规解疑释惑。三是组织保障有待跟进。代表闭会期间活动一般都以各级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为主,代表主动安排时间联系群众较少。有的代表设立意见箱、公布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由于宣传不够,广大选民知晓度不高,这些途径也没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强化履职意识和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代表进行学习培训,突出对代表如何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如何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如何撰写议案、建议等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同时,及时向代表寄送重要法规文件、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通报等相关信息和资料,使代表进一步知情悉政,增强与人民群众沟通的能力。着力当好社情民意的情报员,结合大走访、大联勤,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民所需,解民所盼,使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人民的代言人。着力当好人民利益的守护者,围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把更多的民生问题纳入人大议事日程,推动民生工程、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着力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头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探索建立合作社、扶贫开发基地等形式,提高农民参与发展的贡献度,加快大家致富步伐。着力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乡贤会的发展中,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第二,完善机制和制度。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建议加快建立两方面的制度。一是建立代表联系群众考核制度。建立完善人大代表履职效果量化评估制度,对人大代表参加代表活动的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代表联系选民档案,定期向代表和原选区选民公开履职情况,把代表联系群众情况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二是探索代表退出机制。《代表法》明确规定了代表资格终止的条件,探索制定完善人大代表倒逼问责机制,细化代表退出机制,对只挂名、不履职、不称职的代表予以劝退或免职。

第三,加强组织和保障。一是强化指导。建议发挥好国家、省、市三级代表基层联系点的作用,推动上级人大代表加大对基层人大和广大代表的指导力度。二是加强宣传。有计划地宣传代表联系群众的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果,对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要组织深度报道,特别是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四位一体的信息宣传平台,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提供舆论支撑。三是注重实效。对代表联系群众过程中所收集的问题,要建立分级反映、处理、落实、反馈机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反馈机制与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有效衔接,保证相关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浦口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文德路18号

技术支持:浦口区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南京市浦口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电话(传真):025-58882157

苏ICP备17008776号